親水平臺(九龍園):在這個平臺上面有一幅京杭大運河的全程俯瞰圖,運河沿岸的重要城市上面都一一有所記載,平臺四周矗立的九根龍柱寓意著龍生有九子。與這艘龍舟石舫互相輝映,既突出了此園的設(shè)計理念,也象征著淮安人民蓬勃向上,一飛沖天的信心和決心。
古時傳下來一句話:“龍生九子,九子不同”我們都知道,這里所說的“九”,本不是單一的數(shù)字感念,而是表示很多很多,我們的古人認(rèn)為,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都是陽數(shù),而九是陽數(shù)中的最大數(shù)。有吉利、喜慶、高尚、權(quán)威的多種含義。它不是反映數(shù)字,而是表示特別高,所以剛才說的龍生九子,并不是說龍只有九個兒子,因而古來傳說的九龍,是多種多樣的,沒有確定哪九子,也從無定例,后來是明孝宗皇帝朱佑樘心血來潮,見此話沒有正解,邊問翰林院試講李東陽,龍的九子是什么,李翰林不愧是飽學(xué)的大儒,他不假思索不僅順口編出了九條龍的名字,還說得天衣無縫,從此便真的有了龍之九子。它們是:
長子:嘲鳳,好險,其形象多見于殿角之獸;
次子:睚眥,好殺,其形象多見于刀柄上的龍舌口;
三子:螭吻(拼音,Chīwěn),好望,其形象多見于殿脊兩端獸頭,口潤嗓粗而好吞,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,取其滅火消災(zāi)。
四子:蚆夏,喜水,其形象多見于橋墩,橋洞之獸;
五子:蒲牢,受擊就大聲吼叫,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,助其鳴聲遠揚。人們就將其形象置于鐘上,并將撞鐘的長木雕成鯨魚狀,以其撞鐘,求其聲大而亮。
六子:赑屃(拼音:Bìxì),又名龜趺、霸下、填下,龍生九子之長,貌似龜,有齒,力大,好負(fù)重。其背亦負(fù)以重物,在石碑下的石龜為其形象。
七子:囚牛,喜音律,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,喜音樂,蹲立于琴頭。這位有音樂細(xì)胞的龍子,不光立在漢族的胡琴上,彝族的龍頭月琴、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也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。
八子:狻猊(拼音:Suān ní),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,形如獅,喜煙好坐,所以形象一般出現(xiàn)在香爐上,隨之吞煙吐霧。
九子:椒圖,好閉,似螺蚌,其形象多見于門首裝飾。
其實古傳說中,似龍飛龍的尤物還很多,如:獬豸(xièzhì),、海馬、押魚、斗牛、行什等等也都是龍子其中的一種,而且各有各的體貌特征,各有各的好惡,如獬豸,好打不平,是公允的象征,老的秤砣是其形象,可惜當(dāng)時只為湊齊九這個數(shù)字,也只好委屈它們了。